智能制造為“工業新基建”發展打下基礎

發表時間: 2020-08-13 16:47:58
瀏覽次數:

智能制造為“工業新基建”發展打下基礎

將新基建的關鍵領域與智能制造的關鍵領域進行對比,可以發現其中重合的大部分是工業互聯網、工業智能、工業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它們構成了工業新基建的中心技術。這些中心技術的應用場景,我們稱之為“不可見世界”。


如何理解“不可見世界”?傳統基建,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設施,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加速了物理空間的發展速度。今時的新基建,是通過科學技術構建數據從傳輸到分析再到決策和執行的基礎設施,來實現對物理空間背后不可見世界的管理。這正是工業新基建的目標。


“工業新基建”屬于數字化與工業化相融合的“融合型基建”,要發揮其作用,需依靠制造方式變革與管理模式創新。“經過新冠肺炎疫情大考,企業普遍提高了對智能制造、數字化轉型的認識與自覺。這是推動智能制造由點狀試點示范轉向多方面數字化轉型的契機。


通過加快工業的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轉型工作,促進“工業新基建”與工業有效投資,可為浙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

以智能制造助推企業復工達產的同時,多地衍生出一批創新舉措并互相借鑒,數字化、智慧化轉型之風正勁,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共享工廠,推動口罩生產線協同制造;探索出快速、低成本的“企業數字化制造、行業平臺化服務”模式。


工業新基建應以三個“新”作為抓手進行發展,為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。


一是以“新”的應用為驅動。新技術融入到工業系統之后,能夠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原本不能解決或者被忽視的問題。未來5G應用后,數據的傳輸和運算再到反饋優化會非常快。工業企業要勇于探索“新”的應用,突破傳統認知的邊界,挖掘并解決不可見世界的隱性問題,通過更多新的應用場景不斷地優化設備運行,提升生產效率,加強產品競爭力。


二是吸納“新”的科技資源。工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正向循環的生態。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搭載的生態上,工業智能、5G、大數據技術等作為根源驅動,經過陽光雨露般的行業知識的滋養,生長出很多解決行業深層次、不可見世界問題的應用,生態就得到逐步繁榮。在傳統工業產業的價值鏈解耦與重構的過程中,吸納“新”科技資源,重整存量資源,彼此結盟協作,新的高質量產業價值鏈就會形成。


三是“新”軟件服務“新”工業。如今的工業非“破圈”、“跨界”不能得到發展,是謂“新”工業。“新”工業必須由“新”軟件來支持。這里的軟件是指融合了工業新基建技術的“新”軟件。在工業新基建時代,“新”軟件也需要具備像物理世界的“基建狂魔”般的能力,既能對物理空間的生產數據進行實時分析,又能在數字空間(不可見世界)中通過科學完善的流水線作業工具和流程,工程化地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管理,模型研發迭代與驗證,再到部署與應用等。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,彌補我們工業的短板。


上一篇:沒有了
下一篇:工業4.0,新興技術助力智慧物流2020-08-14 14:32:20
? 2023 長沙華恒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  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: